群雁高飞头雁领圣歌团的领头雁(一)
杨旅复老师已90岁高龄,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耳聪目明,足力颇健,在带领唱诗班侍奉神的工作中,她坚持不懈地向着标杆迅跑,可谓日暮行雨,春深著花。她常说:我与你们圣歌团的年轻弟兄姐妹们在一起,心里充满喜悦,觉得自己永远年轻。杨老师恰似一只圣歌团的领头雁,又是一位在侍奉神、赞美神、跟随主的征途上不知疲倦,与时间赛跑的人。
(一)
杨旅复老师是一位中国基督教会音乐家,中国基督教圣诗委员会委员,《赞美诗(新编)》编辑委员会委员;她是前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浙江省基督教协会会长蔡文浩牧师的夫人。
蔡文浩牧师生于1913年,1928年受洗归主。江苏江阴人。1940年,他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1945年毕业于上海金陵神学院。1947年获美国普林斯顿神学院神学硕士。50年代时,他历任中华基督教会浙江大会执行干事、全国总会副执行干事等职。1960年起,他担负起浙江省基督教的领导重任,是浙江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兼浙江省基督教协会会长。1980年以后,他还担任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杨旅复老师生于1916年,1937年从苏州景海女校音乐专业毕业,1945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社会系,后曾去美国威士哈特合唱音乐学院进修。她除了在不少学校担任过英语、音乐教师外,对推进圣乐一贯努力,不断探索,积极向上,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圣乐作品,她曾任中国基督教协进会音乐干事等。
解放前,杨旅复老师与蔡文浩牧师早年同在上海沪江大学求学、相识、恋爱。大学毕业结婚后,她俩同在苏州工作。因志同道合,与神合二为一,后来,两人又同去美国,蔡牧师就读神学,杨老师学圣乐,深造一年后回国工作。
1948年回国重返苏州不久,因蔡牧师担任原中华基督教会浙江大会执行干事而动迁杭州。
1956年从杭州迁入上海,蔡牧师和杨老师即在上海基督教协进会投入工作。当时,杨老师在上海国际礼拜堂唱诗班担任指挥。
1959年杨老师又重返杭州,在浙江余杭塘西中学担任音乐和英语教师直至1975年退休。退休后,杨老师在浙江医科大学分校教英语,业余时间一直在杭州市基督教会思澄堂担任圣歌团指挥。文革以后,积极帮助杭州鼓楼堂恢复圣歌团。
(二)
1980年中国基督教协会恢复工作后,大家一致认为:当时首要的工作是出版圣经、赞美诗,圣经已开始重印,赞美诗则须重新编辑。
1981年中国基督教圣诗委员会成立时,蔡牧师和杨老师被邀请担任《赞美诗(新编)》编辑委员会委员。他们密切合作,无论是在创作新诗,还是在编辑工作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杨老师利用暑假休息时间专程去沪,义务协助编辑工作。《赞美诗(新编)》编辑部曾一度在杭州集中办公。他俩与其他几位编辑担起了全国千百万基督徒的重托,全力以赴投入编辑工作,经常日以继夜、不辞辛苦积极努力工作。《赞美诗(新编)初稿写成后,杨老师抽空校对、校阅经常工作至深夜,用红蓝墨水,分别写出应修改的地方,还写出大量补充的材料。
《赞美诗(新编)》内由蔡文浩作词,杨旅复谱曲的圣诗有第110、125、170、331等几首。
此外,杨旅得还为第137、152首谱写了新曲词。第23、72、81、82首是她的译词。第381首是她的配词。
1981年,当《赞美诗(新编)》编辑部因同工建议他们夫妇二人同写一首复活节用的诗歌时,蔡牧师欣然应允。蔡牧师说:这些年来,中国信徒见证了主复活的大能在教会中的作为,使中国教会从患难与困扰中出来,走到平安与喜乐之中。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诗歌,来表达中国教会弟兄姐妹的心声。
关于这首诗《复活喜讯歌》的构思过程,作者首先考虑复活节与圣诞节在内涵及表达方式上的不同。圣诞节主要是以欢乐的心情来庆祝主的诞生;复活节则是纪念主的舍身与复活,主要表达门徒们由伤感变为喜乐,由失望变成希望,由软弱变为刚强,最后献身于主,建立教会。因此,蔡牧师认为:仅仅渲染复活节的欢乐气氛是不够的,复活节的诗歌应该刻划当时门徒们的灵程变化,来激励我们的信徒信仰与生活,促进我们的灵命。
这首诗的三节歌词好像三幅图画。重现了约翰福音新记载的耶酥复活后向门徒显现的三个情景,三副不同的画面,它们根据约翰福音第20章1至18节(参可16:1-10;约20:19-29;21:1-2),分别叙述爱主的门徒,特别是抹大拉的马利亚如何听闻主声,转愁为喜;小楼上充满疑虑的门徒,因见主显现,坚定了信心;彼得约翰在提比哩亚海边,不但认出了主,而且重新接受喂养主小羊的差遣。副歌反映门徒已经从愁苦中被释放,能够引吭高歌基督已复活。作者把复活大能充我心,改变我生命作结尾,去传达复活的喜讯。
杨旅复老师谱曲,很注重反复朗读歌词,熟悉歌词,使乐思自然进入词意。这首诗的曲调很好地配合了歌词的进行。
此曲用的是6/8节拍,作曲愿意要求欢快,每小节作二拍子计算,不能唱得太慢,音值一长一短,类似欧洲的船歌,给人以行进向前的感觉,这就勾划出女徒行匆匆的形象。前两行乐句的色彩是迷幻的,反映门徒在困惑中的探索。第三行忽闻主呼唤,仰见主慈容,音乐亦豁然开朗,发展至喜讯乐传颂时,似乎乐曲已经可以结束。可是主复活这件事给门徒内心的震憾实在是太大了,副歌亟需把这激情再加强。于是产生音调逐句上升的两次宣告:基督已复活,以报喜的声调出现。结尾重复和四行的曲调。使全曲达到高潮,有力地完成整个作品的创作。
经文:快去告诉他的门徒,说他从死里复活(大28:7)。《复活喜讯歌》这首赞美诗是蔡文浩牧师和杨旅复老师共同合作的结晶。
《赞美诗(新编)》编辑工作完毕后,当时上海印刷厂任务十分紧张、繁重、难以承印。蔡牧师和杨老师及浙江两会同工们又挑起了联系印刷厂并负责出版发行等重担。《赞美诗(新编)》经过了一番周折,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1983年问世,及时供应给全国各地教会需要。在蔡牧师和杨老师合伙创作的圣诗中,《学做好牧人》是流传最广的一首。
经文: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你牧养的羊。(约21:16)
自从1979年教会恢复工作以来,面临的难题之一便是缺少牧师。为此,各省市基督教协会都很重视推荐合格的传道人受牧师圣职。《赞美诗(新编)》编辑部的同工们考虑到,在庄严的按立牧师典礼中,很需要一首适合那种氛围用的诗歌,便邀请蔡牧师与杨老师合作一首。
蔡牧师在说到他创作这首诗的构思时说:我用学做好牧人作为歌题,因牧师是教会中的一种圣职。但牧人的含义更广,包括教会中牧养信徒的人员就有牧师、长老、传道以及当前在教会聚会点中负责讲道、照顾群羊的义工人员,我希望这首诗不仅在按主牧师时唱,也能在传道人聚会中、义工培训中以及平时礼拜中唱,用以激励担任牧养的人都能学习耶稣,做个好牧人。
全诗分三节。第一节把主是好牧人的形象在我们面前;为羊舍命,羊也认识牧人,与他声声相应(约10:11-16);第二节是以彼得、保罗等信徒爱教会的榜样,激发我们忠心服事羊群的心愿;第三节以诗篇第23篇的话提醒我们,要做一个好牧人,自己是要做一只靠主杖竿带领、紧跟主行走的羊,才能得到恩惠与力量。这就落实到副歌中谦卑奉献的含义。有人对这首诗体会道:这诗的特点不是炽热的语言或号召性的文字,而是温顺、委婉、朴实的感情流露。好牧人是要谦卑地学着去做的,就以全歌的最后一句是它的核心。
杨旅复老师在为这诗谱曲时。根据歌词的内涵做文章、尽量表达简朴、诚恳的情绪,同时使曲调悦耳动听又易学易唱。当歌词介绍好牧人的形象时曲调平铺逐渐发展,趋向高潮。副歌中是重复句,音乐原形是一样的,但第二句比第一句高三度:我愿献身心,我愿献身心。体现出奉献身心的虔敬与诚恳态度。最后一句趋于平稳的结尾,也是为了刻划学做好牧人的谦卑心情。
这首诗发表后,果然实现了作者的期望,不仅在按立牧师典礼上经常被唱诵,在农村义工培训班等各种场合里也不断地唱颂。
(三)
1993年11月,我们敬爱的蔡文浩牧师病重期间,杨旅复老师每天前往浙江医院探望、照料,但她并没有因此而耽误浙江神学院的教课和思澄堂圣歌团、杭州市联合圣歌团的练唱,从蔡牧师病重到去世只请过半天假(蔡牧师蒙召归天那天)。蔡牧师的追思礼拜中,杨老师亲自指挥思澄堂圣歌团、联合圣歌团两个唱诗班一同合唱《学做好牧人》这首圣诗:
耶稣好牧人,
爱羊愿舍身,
众羊合群归一牧,
与主声应声。
今日蒙差遣,
甘苦随主行,
服事教会尽全心,
忠诚喂羊群。
求主常加力,
求主多赐恩,
主的杖竿赐安慰,
福杯溢我身。
我愿献身心,我愿献身心,
谦卑学做好牧人。
蔡牧师和杨老师合作的这首圣诗《学做好牧人》,那朴实意深的诗句,优美激昂的旋律,曾激励过无数牧人员在侍奉主的道路上,忠诚喂羊群,谦卑学做好牧人,曾震撼过无数弟兄姐妹的心。
蔡牧师魂归天家后,每当杨老师走进书房,仰视悬挂在墙上蔡牧师面带微笑的遗相时,多少往事涌上心头,特别是那段蔡牧师生前与杨教师共同创作的第331首《效法诸圣歌》、第125首《教会我所爱》两首赞美诗,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经文:我们既有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种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来12:1)
当年,蔡文浩牧师谈虎色变谈到写这首诗的动机,是为了抒发我对圣经中几位圣贤的爱慕这情,见证他们怎样用信心和行为的感召力,为上帝成就了大事。希望大家一起效法他们健全而平衡的信仰生活。
蔡牧师认为:基督徒的信仰生活往往是坎坷不平的。有的遭遇是出于上帝的磨炼,为使其生命生长得更丰盛;但也有的困难是由于自己的错误追求所造成的。如有人片面追求脱离现实的属灵追求,使自己陷入生活的死胡同里,遭受许多不必要的苦恼,实为可悲现象。
蔡牧师从圣经中领受到诸位圣徒的榜样。他们所以能被上帝重用而作了大事,乃是由于他们的信仰生活是健康的;信仰与生活之间,信心与行为之间是平衡的。他们多么爱上帝,又多么爱人。他们的生活中也有坎坷的经历,但他们没有走入歧途,而是按上帝的选召作成该作的工。这应该是我们今天的基督徒所效法的榜样。
歌词共六节,前五节列举亚伯拉罕、摩西、大卫、彼得、保罗为例,每节后面以我要效法他的愿词结尾。第六节是总结,最重要的一句是信心行为感力大,落脚于诸圣我效法。
杨老师对这首诗的理解是:既有追求诸圣的含义,也有效法他们的好榜样的积极意愿。为此她在前三句叙述诸圣事迹的部分,使用表达怀念之情的小调式,但旋律却逐句上升,达到高潮,使人如见诸圣先贤高大挺拔的形象。最后一句表达心迹时,使用大调式,充分显出坚定的诚意。曲调恬静、深沉,又有虔诚的韵味,但很流畅,易唱。
经文: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神着圣灵居住的所在(费2:22)。第125首《教会我所爱歌》,杨老师谈到了与蔡牧师共同创作这首赞美诗,深有感触地说:蔡牧师为教会辛勤工作四十余年如一日。教会的真理与实践是他经常思考的内容,这首诗是这种思考的总结。
蔡牧师把圣经所讲的有关教会的道理,概括在这首诗内,它好比是一篇有关教会的讲道提纲,信徒也可以通过唱颂,进一步明白教会的性质。
这首诗每节的内容都有圣经的道理和根据。如第一节说教会是上帝的殿,见《哥林多前书》3章16节;第二节说教会是上帝的家,见《提摩太前书》3章15节;第三节说教会是主的身体,见《以弗所书》1章23节;第四节说教会是主的新妇,见《以弗所书》5章23节;最后一节说教会是金灯台,见《启示录》2至3章所描写的7个教会。
蔡牧师还在副歌中提出了我国教会的特点:即是实行自治、自养、自传的教会。而且正在按照圣灵的带领走合一的道路,这就是这首诗具有中国教牧同工的创作性格。教会我所依,教会我所爱两句含有深情。爱字是常用的,依字却更有眷念之情,反映信徒对我国走三自道路的教会的热爱。
杨老师反复朗读了这首诗,她用五声音阶为这首诗谱曲,是为说明这是一首中国赞美诗。高潮在副歌的最后一句。圣灵两个字落在高音之上,虽不大容易唱,却是含义深长。教会的合一是主的祈求,在实践中有时困难重重,但有圣灵带领引导,前程还是充满光明与希望。
(四)
1989年9月4日,在杨老师的倡导下,组建成立了杭州市联合圣歌团,杨老师亲自把关,经过遴选,将5个教堂优秀的圣歌团成员吸收到联合圣歌团。每星期一晚上7点到9点又增加了一次指挥练唱的时间。杨教师白天给浙江神学院的学生每星期要上六堂课(英语、圣乐)每周两个晚上指挥两个圣歌团练唱,主日晚礼拜时在思澄堂还要指挥献唱。
为了使神学生在圣乐上能尽快提高,达到较高的演唱水平,杨老师时常利用业余时间耐心指教神学生如何识五线谱,怎样尽快掌握发声技巧等,组织神学生练唱时常常废寝忘食。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杨老师才能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回家后,还要忙些家务、备课、批改学生作业,编写圣乐教材,伏案疾书至深夜。一批又一批的神学生在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从一个不识五线谱或简谱的音盲,到不但能识简谱和五线谱,而且拿到一首陌生的歌曲,只要钢琴声奏响,马上就能合着琴声,唱准唱好这首新歌。杨老师总是以高标准严格要求来要求每一个神学生和圣歌团的成员,拿到一首新歌后,眼睛看谱或心里看字,嘴里唱出歌词来。一届又一届的神学生通过二至三年学习后,在圣乐歌唱水平和乐理知识方面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神学院。杨老师用辛苦的汗水,为培养一批又一批圣乐方面的人才做出了无私的奉献。为教会在圣乐发展建设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杭州市联合圣歌团像一株幼苗,在杨老师的呵护下,蒙神的恩典,沐浴着主的雨露、阳光;在杨老师用心血辛勤栽培浇灌下,茁壮成长,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1990年12月31日,联合圣歌团在杨老师的率领下,坐火车赴宁波百年堂献唱。经过数小时颠簸,杨老师下车后,感到身体不适,呕吐不止。圣歌团的弟兄姐妹见此情景,心急如焚,担心不已。当天晚上7点,滴水未进的杨老师拖着有病的身子,迈着坚实的脚步,一步一步地走上指挥台,圣歌团的成员无不为之捏了一把冷汗,无不被杨老师的行为所深深地感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圣歌团在杨老师的指挥下,唱出较高的水平,每一位成员都发挥得很好,受到了宁波教会牧师、长老和弟兄姐妹们的好评和赞誉。
1995年4月29日,80高龄的杨老师率领联合圣歌团前往浙江义乌稠城基督教会交流献唱。义乌火车站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拥挤不堪。到站下车时,杨老师被蜂涌而上的人群挤下车不慎跌倒,踝子骨被别人用脚踩伤,脚立即红肿起来,一片青紫,痛得她整夜难以入眠。翌日上午、晚上,她仍带伤坚持两次指挥圣歌团献唱。还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向义乌教会圣歌团传授乐理知识及歌唱发声技巧等。更为宝贵的是,她把献唱圣诗提高到与讲道传福音同样能救人归主的重要性结合起来,使弟兄姐妹们受益匪浅。
杨老师对如何唱好赞美诗,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赞美诗中的歌词,一部分是经文,大部分是由神的灵感动词作者而写成的。读来感慨万分,唱来激励心灵,字字句句洋溢着神的美。
唱赞美诗注意歌词,对增强我们的灵性大有帮助。我们不能只知其唱,不知其意。这样唱赞美诗对灵性帮助不大。一位神的仆人说过:一首好的赞美诗,胜过一篇讲章,能催人奋进。细细地领悟赞美诗中的词意、诗意、灵意,那真是比蜜还要甜美。
唱赞美诗注重歌词,要理解它、读准它、唱准它,有许多精美的词句,可以作我们随时的帮助和力量。特别要领悟赞美诗中的主题思想:这首赞美诗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领悟到主题思想,也就找到了歌唱的支撑点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情来唱这一首赞美诗:是庄严的还是轻快的:是悲哀的还是喜乐的;是高昂的还是抒情的;是刚强的还是柔和的;节奏稍慢好还是稍好等等,只要找到了这首诗的支撑点,我们才能更准地把握好它,才能唱得更加准确、深情、悦耳、动听。
赞美诗中的词是神的灵感动词作者而写成的;赞美诗中的曲是由神的灵感动曲作者而谱写成的;我们歌唱者也应当用诚实谦卑的心灵来歌唱,三者都是由圣灵所引导的,当我们深深地领悟到歌词中的诗意、灵意、主题思想、历史背景后,多多朗读,就会感觉到我们的心灵与词作者、曲作者心灵相交相通。心心相印,只要用心灵和悟性去唱,再加上我们平时练唱时掌握的发声方法和发声技巧,才能把赞美诗越唱越美,越唱越甜,越唱越爱唱,越唱越想唱。
返回杭州后,她顾不上伤脚的疼痛,又马不停蹄拖着伤脚前往福建为全国圣乐培训班授课。
1989年至1995年,联合圣歌团在杨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指挥下,曾赴宁波、苏州、上海、绍兴、义乌等地教会献唱圣剧《浪子回家》、《弥赛亚神曲》、《道成了肉身》、《大哈利路亚》等,与各地教会的弟兄姐妹们进行交流,得到了各地教会的牧师、长老、弟兄姐妹们的热情款待和一致称赞。1994年9月初,联合圣歌团在杨教师的指挥下,将《祝婚歌》、《恭行婚礼歌》、《赞慕福地歌》、《仰望天家歌》等20余首赞美诗,借用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室录音,并制成录音磁带,发放到各城市、农村教会,以供弟兄姐妹们的婚丧需用。当时,杨老师患白内障正在动手术治疗。联合圣歌团根据杨老师的布置,正在积极准备20余首圣歌《善牧恩慈》、《主恩深广》、《奇妙的爱》、《哈利路亚唱不完》、《永属于你》等,打算下半年再去浙江省广播电台录音棚录音,并制作成录音磁带,供兄弟姐妹们欣赏用。
杨老师眼患白内障后,两眼先后两次住院手术治疗。手术后,视力还未完全恢复正常,据医生讲:需要三个月以后才能配戴眼镜。但杨老师却迫不及待,只争朝夕,在还未能配好眼镜的情况下,争分夺秒,加紧工作,她的这种舍己忘我无私奉献的精神令弟兄姐妹们十分敬佩,值得大家效法学习!